小暑三候
一候温风至
古人认为,春生夏长皆得益于风的温厚。小暑时节,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,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。
二候蟋蟀居宇
《诗经·七月》中描述蟋蟀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”。所谓八月是夏历的六月,即小暑时节,此时由于炎热,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屋檐下避暑热。
三候鹰始击
小暑时节,雄鹰开始远离地面,翱翔在清凉的高空中,以躲避蒸烤大地的滚滚热浪。故而在夏季的傍晚,很容易见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。
小暑节气花
合欢
合欢的花是由无数花丝组成的绒球,自上而下由粉变白,柔柔袅袅。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称“合欢蠲忿”,意思是说这种花可以消除人的愤怒,也许是因为合欢轻柔、可爱,愤怒的人见了也会顿时心软下来。合欢的叶子由许多小叶组成,排列整齐,两两对生,一片大叶上能有十到三十对小叶。白天叶片舒展,到了晚上或是阴天时,每对小叶就合拢在一起,由此得名“合欢”“夜合”。
荷花
最美的小暑时节之花,自然是荷花。农历六月也被称为荷月。荷花也称莲花,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周代。因为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莲花的君子形象深入人心。盛夏赏荷,是古今文人的一大快事。不独是因为荷花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,还因为荷花身上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中国智慧:心之静。越是酷热,荷花开得越是娇艳,亭亭玉立在滚滚热浪之间,显得那么娇美,那么安静,那么享受。荷花有红色、粉红色和白色,花朵单生于花柄顶端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并不常见的荷花形态,比如“并蒂莲”,就是一根柄上开两朵花,结两个莲蓬,是自然形成的偶然现象,被古人视为祥瑞之兆。如今,并蒂莲盛开的消息,也会引得大批游客前去观赏。
小暑习俗
小暑时节,天气变得炎热,习俗大多与如何度过伏天有关,比如:吃藕、吃新米、喝新酒、食新果等。
头伏吃饺子
小暑节气中我们迎来了头伏,入伏之时,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,家家麦满仓。由于伏天天气太热,人们食欲不振,饺子作为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,颇受欢迎。人们会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,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,所以就有了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
晒书画、衣服
小暑时节,民间有晒书画、晒衣习俗。民谚有云: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”。“红绿”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,小暑这天如果天气晴好,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把衣服拿出来晒,以去潮去湿,防霉防蛀。而书生则纷纷将书示日,令书页浸透光线,驱赶书虫。
食新
小暑时节,我国各地有“食新”习俗,即吃新米、喝新酒、食新果。民俗中的“吃新”有“吃辛”之意,即把辛苦全都吃下去,期盼来年少受劳苦,风调雨顺,日子越过越好。
吃藕
小暑时节,民间素有吃藕的习俗。莲藕的种植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,是一种较早的水作物食材。早在南北朝时期,人们就发明了“灌蜜蒸藕”的方法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六七月采嫩者,生食脆美。”将鲜藕洗净、切片,直接入口,脆嫩、甘美、润爽。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是吃蜜汁糯米藕。糯米提前浸泡好,切下鲜藕的一端,仔细地用糯米把藕孔填满,然后把刚才切下的“藕帽”重新盖上,用牙签固定,加冰糖熬制,出锅后淋上一层桂花蜜,被糖汁包裹的藕片通体油亮,吃起来香甜可口。
小暑养生
心静自然凉
天一热极,人便极易生无名火,心烦意乱,困倦乏力,小暑遇大热,是对生理的折磨,更是对心理的磨砺。除了各种销暑妙招,备受古人雅士推崇的还有“心静自然凉”五字箴言。唐伯虎的《事茗图》描绘了古时文人悠然的消夏方式,长夏之日,悠游山水之间,自有茶香之气,亦有鸣琴之声。历酷暑而不失风度,亦是有智慧的体现。静中取定,戒躁戒怒,令心神既安且静,亦是苦夏修身修心之道。
多清淡 忌偏食
暑热之时,人们常常觉得没有胃口,盛夏食饮,最喜清新。“六月中多不御荤,或亦清暑之意”,只一个“清”字,清清淡淡度夏,清清爽爽消暑。在饮食上要清淡,还要增加营养,避免因胃口欠佳偏食造成营养不良,少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,多食绿叶蔬菜及瓜果。
宜食:薏米、绿豆、丝瓜、南瓜、苦瓜、冬瓜、番茄、黄瓜、樱桃、西瓜、桃、鳝鱼等。
忌食:山楂、坚果、烧烤、酱菜等。
小暑诗词
《夏夜追凉》
宋·杨万里
夜热依然午热同,
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竹深树密虫鸣处,
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夏夜追凉》,为我们纳凉度伏描绘了一种美妙的意境,也提供了一种理念。首句“夜热”与“午热”相仿佛,后引出“开门”,点明作者原在室内。或许他本已就寝,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,辗转反侧难以入梦,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。而“明月”,则点出正值“月华皎洁”时分。这样,作者“独立”的目的,应该说是“追凉”与“赏月”兼而有之。“追凉”,即觅凉、取凉。较之“觅”和“取”,“追”更能表现对“凉”的渴求。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,“竹深树密”,见其清幽;“虫鸣”,则见其静谧,唯有静谧“虫鸣”之声才能清晰入耳。诗人置身其间,凉意顿生,于是又引出结句“时有微凉不是风”,这一真切、细微的体验。“不是风”,表明了夜深气清,静中生凉,并非夜风送爽。这首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,而仅就“追凉”着墨,以淡淡的几笔,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,其中有皎洁的月光,有浓密的树荫,有婆娑的竹林,有悦耳的虫吟,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。
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
唐·孟浩然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
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
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
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
辛大是孟浩然的朋友,排行老大,名字历史上没有记载,但他却因为被写进孟浩然的诗中而永恒。开篇,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,一个是忽然落下,一个是渐渐而起,意思就是渐渐退热,凉爽慢慢肆意开来。于是乎,诗人沐浴之后,“散发”不梳,靠窗而卧,享受着夏天的夜晚。“竹露滴清响”,声音是那样的悦耳清心,紧接着“欲取鸣琴弹”。琴,这古雅平和的乐器,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。此刻南亭纳凉的诗人,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,正宜操琴。“欲取”而未取,因为弹琴要有知音,从而生出“恨无知音赏”的缺憾,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。怀念好友辛大,此时,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,闲话清谈,共度良宵。可人没有到来,诗人也自然会生出无限惆怅……而在此刻,这种愁绪应该也是一种美,因为诗人希望有梦,可以梦到友人。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,极有余味。
夏日漫长热不由己,但处处皆可纳凉意。
沉李浮瓜,凉衫冰藕,
荷风送香,竹林觅萤,
江楼对月,苍山揽风,
枕书而眠,席地而坐。
我们悠悠慢慢,不疾不徐、不燥不烦,过好小暑,方显智慧。
五脏最爱5个动作,每个5分钟,养好五脏可延年益寿!
【乐龄养生】小小穴位,缓解颈椎不适
最新朋友圈十大谣言
编辑:胥岩
审核:乔惠琳统筹:李佳商务合作:13329518266、17597366160邮箱:lnrb100@sina.com版权声明: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属原创作者。